清明之包艾饺
清明节,是中华民族祭奠先人、缅怀逝者的传统节日。这一天,人们会去坟前祭拜先人,还会举行踏青、荡秋千、放风筝等活动。其中,包艾饺也是清明节的一个传统习俗。
艾叶,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、驱虫止痒等功效的中草药。清明时节,艾草刚长出嫩芽,此时采摘艾叶,用来包饺子,不仅有药用价值,而且味道鲜美。
包艾饺的过程并不复杂。首先,将艾草洗净,焯水去涩味。然后,将艾草剁碎,加入糯米粉、盐、食用油等调味料,搅拌均匀成馅料。最后,用饺子皮包好馅料,下锅煮熟即可。
煮好的艾饺,呈碧绿之色,散发着阵阵艾草的清香。咬一口,皮薄馅嫩,艾草的清苦味中带着糯米的香甜,令人回味无穷。
清明节包艾饺,不仅是一种美食,更是一种传承。它寄托了人们对先人的思念,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祈愿。
相传,艾饺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。相传春秋时期,晋文公流亡在外,介子推曾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汤给他吃。后来,晋文公回到国中做了国君,却忘记了介子推的功劳。介子推不愿争名夺利,带着母亲隐居在了绵山。晋文公派人去请介子推,但介子推不愿下山,于是晋文公放火烧山,想逼迫介子推出来。然而,介子推母子二人在火中牺牲。晋文公深感内疚,便下令在介子推死难的那一天,禁火三日,家家户户吃冷食。为了纪念介子推,人们便用艾草包饺子,称为“艾饺”。
时至今日,包艾饺的习俗仍在民间流传。每逢清明节,人们都会采摘艾草,包上艾饺,寄托对先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未来的祈愿。